不貪嗔癡慢疑  

 

【悟覺妙天禪師開示集】禪宗十大戒律(十)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/悟覺妙天禪師 講述

身為禪宗弟子,必須遵守禪宗戒律。不過有些人對於

這些戒律,還不是很清楚,所以我想說明一下,讓大

家更能深入瞭解,並且受持奉行。


 

第十條 :不貪嗔癡慢疑

如果大家都能確實遵守這些禪宗戒律,就是菩薩,標

準的印心菩薩,在世的菩薩。世尊曾經告訴比丘:「

修行人要嚴守戒法」;所謂戒,是指五戒-、殺、盜

、淫、妄、酒。此外,菩薩行者還要再加上「貪、嗔

、癡、慢、疑」三毒二邪;因為這些都是犯戒的種子

,也是輪迴的因子。

 

在三毒二邪中,只要犯了其中一項,就輪迴到眾生。

雖然修的是成就法門,但只要犯戒,一樣要輪迴。如

果沒有犯「毀謗」這類重罪,只是「貪、嗔、癡、慢

、疑」,那下輩子再回來當人,繼續修行。菩薩還是

很慈悲的,再給你機會,投胎為人,再來修行,修到

圓滿,彌補前一世所犯的戒律。

 

其實很多修行人,都是過去世犯了戒律,又再回到人

間彌補功德,等到功德補足後,就可以成就。所以「

嚴守戒律」是很重要的修行功課。

 

貪慾嗔念  戒之在心

第一個「貪」。有些人喜歡貪小便宜,這就是「貪」

。比方家庭主婦去買菜,因為菜價很貴,所以會要菜

販少算一點,這就是貪小便宜,占人家便宜。其實占

人家便宜是吃虧的,而且是吃大虧。為什麼呢?因為

你如果常常占人家便宜,對方不會不知道;如果有更

好的機會,人家就不會告訴你,那你不是損失更大嗎

?也許那是一樁賺錢的事業,或是扭轉人生的重要契

機,就因為你平常給人喜歡貪小便宜的壞印象,機會

就因此流失了,所以貪小便宜其實是吃大虧。

 

第二個「嗔」。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惡勢力,或是受到

情慾、俗情的影響,很容易就起嗔心。嗔心是一種眾

生相,也是一種我相。這種嗔心,有時是出於嫉妒,

或是心裡對某人不滿;也許是你的誤解,而對他的話

不滿,或是對他的行為不滿,這時應該要去溝通,才

不會因為誤解而產生嗔心。所以你要能夠體諒別人,

不要曲解人家的美意,而犯了嗔心。

 

我們的心,一定要隨時保持平靜、安詳、自在和法喜

。因為真正的修行,尤其修禪宗法門,是直接進入佛

性、進入自性。可是進不去怎麼辦?你進不去,可以

請祂(自性)出來,因為那也是你自己。我們修禪定

要入定,但是「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」都在身上,都

在意識裡,怎麼能入定呢?「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」

就像是一道很堅固的牆壁,沒有打破它,是不可能進

去的,裡面的自性也出不來。

 

所以必須打破這道牆,讓它變成一個很大的無障礙空

間,那就不用等你進去,自性自己會出來。你想要見

自性,並非一定要進去,而是讓自性直接現前;這是

很重要的修行智慧。

  

當我們心平氣和,進入一種很寧靜、很自在、很安詳

、很法喜的「靜」的境界時,自性自然會出來,所謂

「自性現前」。祂的光芒會放射出來,只是你不知道

,其實這也是見性的方法;你進去,或祂出來,都一

樣可以見性。所以,修行並不是非要進去靈性這道門

,才能見到本尊佛。很多人不知道,本尊佛也可以從

裡面開門,出來引我們進去。所以我一再強調,千萬

不要有嗔心,不要犯了三毒二邪;因為只要犯了其中

一項,都不能成就,只能下輩子再重新修行。

 

世尊並沒有承諾任何人,可以無條件地到淨土;即使

你很幸運的,在此生得遇明師,來到了淨土,但因身

心餘習未除,一段時空後,還是會再回到人間修行,

等到成就以後,才能上升到佛的淨土。

 

所以我們不要再二世、三世、四世、五世…,這樣永

無止境的修下去,最好能在這一世就把餘習淨除,該

守戒的守戒,該修定的修定,該見證智慧的見證智慧

,該解脫的解脫…,總之,一定要做到圓滿,心就清

靜了。不要因為一點小事,就困擾自己,也困擾別人

;也不要因為一點小事,就起嗔心,滿腦子想的,都

是人間俗事,然後被這些芝麻小事所困擾;感情上也

一樣,不要因為對某人不滿,就產生幻相,然後更加

不滿。像這類的俗心,都不可以有。 

  

修行一定要做到「清淨、智慧、圓滿、圓覺」,要一

步一步、地地精進。要做到心裡沒有不愉快的事情,

也不可以有嫉妒、不平…等任何汙染,因為污染不但

會干擾修行,也會影響身體健康。

 

癡迷傲慢 斷送慧命

第三個「癡」,也就是迷惑,是意識上所產生的一種

障礙,或是某種習性,讓你迷惑其中,難以自拔,比

方像吸毒。第四個「慢」,就是傲慢。這是做人的根

本態度,做人都不可以傲慢了,更何況是修行人。一

般人常會疏忽自己的傲慢心,尤其是在師父身邊做事

的人,絕對不可以傲慢。因為傲慢會耽誤自己的修行

,雖然你有機會在師父身邊做事,但絕不可有傲慢心

,不管是態度上,還是心理上。師父對大家都是平等

的,我不會高高在上,而是和大家平起平坐、話家常

、有說有笑。師父對人都沒有分別心,你們還有什麼

值得傲慢?

 

所以修行越高、越超凡的人,言行表現會越平凡。在

平凡之中,才越顯示出氣質的高雅與尊貴。以世尊為

例,當時世尊已是成佛的上師,但祂還是親自行腳、

托缽,來回兩三個小時,而不假手於弟子。在托缽的

時候,也不是每個人都會供養世尊,甚至有些人家還

會以諷刺的口吻對世尊說:「怎麼每天來呀?」其實

世尊也許是故意的,祂就是要每天去幫助眾生,背負

眾生累世的罪業,讓眾生有行功德的機會,讓眾生藉

此發出菩提心。

 

有一次,世尊來到某戶人家托缽,一連三天都托不到

,其中第三次還是餓著肚子回去的,但仍然托不到缽

,而世尊也不吃飯,就回來了。到了第四天,世尊又

來了,此時這家主人的菩提心突然湧現,生出了智慧

,他認為這位修行人是來幫助他的,所以雖然飯菜所

剩不多,但他還是盡力的供養世尊,讓自己得到一個

補功德的機會。也許在他的過去生中,一直沒有圓滿

這方面的功德,如今他彌補了以前的缺失,不但在未

來能有修行的機會,也得到更多的福報。由此可知,

連世尊都不傲慢了,我們平凡人又算得了什麼?

 

疑心生怪 心入地獄

最後一個「疑」,也就是懷疑、疑神疑鬼。有些人疑

心很重,比方像夫妻,先生回家後,太太就質問:「

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?」也許先生是忙於工作,回家

後又被太太誤會,彆了一肚子苦水,也不想和太太吵

架,只好忍氣吞聲。如果情況反過來,是太太回來晚

了,先生懷疑太太,質問她:「妳怎麼這麼晚才回來

?」太太的心裡作何感想?

  

修行人不應該如此,因為疑心會變成一種幻相。如果

有意見,可以用關懷的方式問他:「你今天工作很忙

嗎?這麼晚才回來,我正等你吃飯呢!」也許你這麼

說,誤會就化解了,所以不要懷疑對方。懷疑會變成

習慣,累積久了,就會生怪,會讓一件圓滿的事情,

變成一種裂痕、一種破壞,一種不好的卦相;這種不

好的卦相會變成異相,會發生意外或災難;所以不要

讓圓滿相變成異相,要趕緊把裂痕補平。

 

佛告訴我們,戒除「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」是做人最

基本的條件,尤其是修行人,更要徹底做到。所以我

一直強調守戒,世尊也一直強調戒律的重要。修行人

要斷滅「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」,如果做到了,就是

清淨,就是圓滿。佛告訴我們這些生活大智慧,如果

做到了,就得到了智慧,當下從一個平凡人成為菩薩

;因為菩薩沒有「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」四相,也沒

有「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」三毒二邪,這就是修行人

要遵行的戒法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藥師佛禪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